“聲學監測”是一個更為廣義的概念,它涵蓋了所有通過接收和分析聲波(或聲信號)來獲取目標信息的技術體系。根據工作方式的不同,可分為“被動聲學監測”和“主動聲學監測”兩大類。這兩種模式相輔相成,共同構成了一個從“聆聽”到“詢問”的完整聲學感知解決方案。

核心特點一:被動聲學監測——隱蔽的“聆聽者”
被動聲學監測不主動發射聲波,而是通過布放的高靈敏度水聽器陣列,專門“聆聽”海洋環境中自然存在或目標自身輻射的聲音。其核心優勢在于:
1、隱蔽性:由于不主動發聲,不會暴露自身位置,在特定應用中至關重要。
2、信息豐富:能夠收集到海洋環境的本底噪聲、海洋生物(如鯨、海豚)的鳴叫、船舶的輻射噪聲等自然和人為聲源信息。
被動聲學監測適用于長期生態觀測、水下目標跟蹤和無干擾科學調查。
核心特點二:主動聲學監測——精準的“探測者”
主動聲學監測則恰恰相反,它先主動向水中發射特定波形(如脈沖)的聲波,然后接收其遇到目標后反射回來的回聲(回波),并通過處理回波信息來獲取目標的參數。其核心優勢在于:
1、主動可控:能夠主動對特定區域進行探測,不受目標是否發聲的限制。
2、精準測距:通過計算聲波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,可以精確測定目標與探測器之間的距離。
3、成像與識別:先進的聲納系統可以對目標進行成像,甚至識別其形狀和大小。
聲納是主動聲學監測的典型代表,廣泛應用于海底測繪、水下障礙物規避、漁業資源評估等。
核心特點三:技術融合與智能分析
現代聲學監測的發展趨勢是被動與主動技術的融合,以及數據的智能化處理。將被動聆聽的廣域監視與主動探測的精準定位相結合,可以構建出更全面的水下態勢感知圖。同時,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采集到的海量聲學數據進行分析,可以實現對聲源的自動分類、識別和行為研判,極大地提升了監測的自動化水平和信息提取效率。
聲學監測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技術體系,通過被動聆聽與主動探測兩種模式的有機結合,實現了對水下世界從宏觀態勢到微觀目標的立體化、精細化感知。它是海洋開發、環境保護和國家安全領域中的關鍵技術,正朝著更智能、更集成、更精準的方向不斷發展。